DNUI人物

Figure

南开、东大、大工、吉大、香港城市大学……大东软学子太棒了!

2024-06-07 作者: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信息与商务管理学院、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

编者按

嘿,同学们,你们想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实现什么目标和梦想呢?进入“大厂”?继续深造?创办自己的公司?在大东软,一切皆有可能!美丽的校园环境、智慧化的教学条件、学用结合的教学方式、双创育人和国际化育人特色等,为同学们提供个性化、多渠道的发展路径。当梦想的种子落入大东软的沃土,生根、发芽、长大……无数的东软学子从这里走出,向广阔世界迈进,奋斗的故事从未止步。我们将陆续分享他们的圆梦故事,启发更多的大东软学子,看见机遇、激励自我,勇敢追梦!


孙悦辰,外国语学院2020级学生,研究生考入东北大学英语笔译专业。在校期间曾获第二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外语水平能力大赛一等奖、第四届BETT全国商务英语翻译大赛二等奖、“亿学杯”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三等奖、第六届“亿学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及综合能力大赛省级一等奖;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获评优秀团员、学业发展之星等。

图10

2020年夏天,我怀揣着梦想步入大东软校园,开启我未知又充满无限可能的大学生活。

大一时,我不太善于表达,感谢老师们给了我竞选学业之星的机会,我的学业导师不辞幸苦地帮助我修改完善竞选材料、个人展示内容,最终竞选成功。这次机会不仅锻炼了我的个人表达能力,还加深了我对英语的热爱。

2022年,我有幸成为外国语学院领读员,在老师的带领下坚持每天领读,这份工作对于提升我的英语水平有很大帮助。大二和大三学年,我先后参与了几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让我得以将专业所学和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拓展了思维,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期间,我坚定了考研的决心和信心。备考阶段,除了紧张的学习安排,还遇到了许多心理上的波动,这个过程虽有曲折,却也教会了我如何在压力中调整心态。考研期间,我得到了学院老师的支持与帮助,最终顺利考取了心仪的学校与专业。“蓬生麻中,不扶则直。”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外国语学院浓厚的学习氛围都督促我更加高效地学习。

山水一程,三生有幸。四年间,遇良师,得益友,我收获了无比珍贵的大学时光。再次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我将带着这份感激继续出发,永不言弃! 


高鹏,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2019级学生,研究生考入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在校期间曾获评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东软教育三等奖学金、学习优胜奖等。

2019年,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踏入了大东软的校门。四年时光匆匆而过,如今我已是南开大学的研究生。回望在母校的点点滴滴,不禁感慨万千。

2021年10月,我参加了辽宁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这是我大学期间最具挑战性和影响力的一次经历。备赛过程中,我和队友们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反复实验和数据分析,最终在竞赛中获得了三等奖。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同时也增强了我的科研兴趣和实践能力。

大东软注重实践教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对我考研有很大帮助。作为班级团支书,我经常组织和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和实践项目,这些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组织能力,还让我在研究生面试中有了丰富的案例经验可以分享。此外,学校提供的丰富资源和导师们的悉心指导,让我的专业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也为后来的考研复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回顾大学四年的点滴,我深刻体会到,成长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更是心态和思维的成熟。每一次挑战和挫折,都是自我提升的契机。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在面对考研这场持久战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大东软给我的未来发展开启了无限可能,我将继续怀揣梦想,勇敢前行。


张敏,信息与商务管理学院2016级学生,研究生考入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

在大东软期间,对我影响最大的是,2018年5月,我们小组获得了辽宁省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暨“正大杯”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辽宁赛区一等奖。赵玉欣老师带领我们小组去济南参加全国总决赛,最终获得国赛二等奖。赵老师一路上对我们十分关照。当时我没有去过除了家和学校以外的城市,也没有坐过飞机,对这趟旅程既期待又紧张。至今,我的手机里还保存着我们在济南的照片。

备考过程中,我对历史学十分感兴趣,于是选择了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在母校锻炼出的电脑操作技能和PPT制作能力至今让我受益匪浅。我在母校学习了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网页设计、图像处理与动画设计基础等课程,练就了我的计算机能力及PS基础操作能力。此外,由于课程考核多有展示环节,因此也促动我提升了PPT制作能力。这对我在读研期间快速熟悉考古工作所需要的软件进行考古绘图、制作汇报PPT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一直以来,我都因“半路出家”导致的考古基础不够而感到局促,但又因我的电脑操作能力让我在读研期间的实践中消减了一丝无助。

大学期间感到迷茫,在我看来再正常不过。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当下,主动争取和把握好每一次机会,不轻易放弃,让自己变得更好。


韩文静,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学生,研究生考入东北大学艺术学理论专业。在校期间曾获2018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三等奖、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第二届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新媒体设计竞赛一等奖、2020年朔日杯·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二等奖;曾获东软教育三等奖学金,获2018辽宁高校新闻扶持计划(优秀作品评选)深度报道(类)三等奖等。

时光飞逝,转眼间研究生即将毕业,关于母校大东软的点点滴滴仍然记忆犹新。还记得我第一次踏入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教学楼时,就被大厅里的展示作品所吸引,惊叹之余,更憧憬着有一天自己的作品也能在此展出,怀着这样的想法开始了大学之旅。

在母校期间,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李怡老师。初次见面是在第一堂《设计基础》课上,老师极具个性的自我介绍和讲课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丰富的求学经历让我感到新奇又向往。在充分了解理论知识后,老师会反复示范软件的操作步骤让我们自己实践;在同学遇到问题时,她会耐心细致地答疑。第一次设计出作品时,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让我至今难忘。

后来,我有幸加入李怡老师的设计工作室,参与学院“数字春天”和“金色之秋”中专业相关的展览策划、周边设计和讲解。策划时,团队老师分享了许多策展经验让我受益匪浅;设计周边时,虽然反复改稿,但每次都在错误和不完美中收获了宝贵经验;讲解时,能将作品内涵传递给观展人,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个人价值也得到了提升。

在大东软学习期间,我深深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让我下定决心继续深造。大学在人生的旅途中或许只是短暂的一段,但对于我来说是充实且珍贵的,在母校的培养下,我从稚嫩走向成熟,结识了亦师亦友的老师和善良可爱的朋友。愿母校滋兰树蕙,永续华章!祝大东软学子心怀未来,学有所成!


马岂凡,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2021级学生,研究生考入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工程系。

2021年,我退伍回到大东软,重返软件工程系的课堂。这一次,我带着更成熟的认知和燃烧的热情。在经历过严格的考验后,我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未来也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划。我的目标是进一步深造,因此我决定报考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研究生。

决策之后,我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参与各种课外实践和研究项目。通过深入学习和不懈努力,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我的成绩得到了显著提升,并且在软件开发项目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我还积极参与了多个社会和学术活动,如编程比赛、学术讲座等,不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在服兵役期间,我学会了如何面对高压和挑战,并且把这种精神带到了学习中。我发现,坚持和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感谢母校为我提供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和探索自我的平台。在这里,我不仅提升了自我,也准备好了迎接未来的挑战。我的大学生涯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成长的时光,每一次的努力和汗水都让我离梦想更近一步。未来,我将继续带着母校培养的坚韧不拔和不断探索的精神,砥砺前行。


管晓玲玉,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2016级校友,研究生考入香港城市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校期间曾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三等奖、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辽宁省二等奖、第十届蓝桥杯全国程序设计竞赛 C/C++组辽宁省二等奖、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辽宁省二等奖,曾获评辽宁省 优秀毕业生、大连市三好学生 、ALPS 企业奖学金、东软教育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等。

大学期间,我努力学习专业内容,一直保持在专业前三名;参加了很多比赛,拿了很多奖项;努力备考雅思取得了足够高的成绩,达到了申请条件;拿到了一些奖学金,可以用作自己申请学校的资金……在大东软,每件努力做成的小事像是一个个小的点,最后串联形成了线,让我成为现在的自己。

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的经历让我印象很深。丛国涛老师带着我们反复实验,认真备赛,最终获得了国家级三等奖。我觉得想要取得成绩,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自己主动——主动放弃休闲、主动寻找组员、主动和老师组员沟通。第二件很难忘的事是考雅思。备考期间是在冬天,每天我都会很早地去实验室里背英文、练听力、做阅读,往往其他同学来到实验室跟我说早安的时候,我已经学习很长时间了。当时我也问自己是不是没有必要这么努力?但是当雅思的结果出来时,我觉得还是非常值得的。

在校时,我参加了很多专业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还做过辅导员助理等。我还积极参加多项校外活动,譬如展会翻译、参加北京大学夏校等。我觉得大学生要以一个比较开放的心态去探索这个世界,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并且为了想要达成的事情付出努力。

目前,我已经工作快三年了。回想一路走来,自己的确取得了一些值得一提的事情,比如考入世界前100的名校,比如入职世界知名企业。但是比起这些,我觉得,能够成长为勇敢又积极的自己,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