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UI人物

Figure

这些大东软学子梦圆名校!

2024-08-09 作者: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信息与商务管理学院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

嘿,同学们,你们想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实现什么目标和梦想呢?进入“大厂”?继续深造?创办自己的公司?在大东软,一切皆有可能!美丽的校园环境、智慧化的教学条件、学用结合的教学方式、双创育人和国际化育人特色等,为同学们提供个性化、多渠道的发展路径。当梦想的种子落入大东软的沃土,生根、发芽、长大……无数的大东软学子从这里走出,向广阔世界迈进,奋斗的故事从未止步。我们将陆续分享他们的圆梦故事,启发更多的大东软学子,看见机遇、激励自我,勇敢追梦!

微信图片_20240829144442.png

梁震宇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2015级学生

研究生考入香港城市大学多媒体资讯科技专业

转眼间已从母校毕业五年之久,一直很感激母校给予了我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全方面发展。母校的教育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的实习和项目经验,让我毕业以后在行业里具备了竞争优势,实际操作经验受到了高度认可,让我从一个对专业知识懵懂无知的新生,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承担项目开发任务的专业人才。

母校的国际交流项目让我有机会提前接触到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大三时,我有幸参加了学校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暑期合作项目,全校16名学生和30多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同学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为期四周的学习生活。第一周是项目课题启发,第二周是原型设计,第三周是开发实现,第四周是答辩展示。在学习交流中,我不仅提升了英语水平,更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还熟悉了国外的教学方式和研究方法。从母校毕业以后,我有了继续在信息技术领域深造的想法,这段宝贵的经历为我日后在香港城市大学的学习提供了很大帮助,使我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回顾大学四年,我最大的感悟是努力和坚持是通向成功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遇到过挫折和失败,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不断成长。每一次的挑战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每一次的失败都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在母校,我学会了如何平衡学习和生活,如何高效地管理时间,如何在压力中保持冷静和乐观。母校提供的平台和机会,使我能够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感恩母校给予我的一切,让我在实现个人价值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微信图片_20240829144438.png

李思霖

信息与商务管理学院2014级学生

研究生考入大连理工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在校期间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东三省数学建模联赛三等奖,获评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省级)等荣誉

刚进入大学,我心中就埋下了考研升学的种子。为了夯实学科基础,在完成培养计划内的课程之余,我还自主选修了《多元微积分》《英语构词法》等课程。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积累,我于大一大二分别通过了英语四、六级,后续在数学建模竞赛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大东软始终以生为本,为我们提供了先进的实验设施。课堂上,专业老师扎实的学识素养、与时俱进的教学课件、悉心的指导,帮助我在科研竞赛方面、论文撰写方面得到很大提升。在校期间,院学生会经历、社团经历、志愿者经历让我的大学充满了难忘的记忆。大东软的四年,获得了许多老师的帮助与指导。感谢遇到的各位老师,也感谢那个努力付出的自己,最终我以考研面试第一的成绩,成功考入大连理工大学经管学院。

还记得在大一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上,老师让大家写下自己的规划,我写的是“希望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希望考取南京大学研究生”。四年后,虽然跟当初的设想有些许偏差,但也是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研究生毕业后,我回到家乡也成为了一名教师,深耕教育一线,“精勤博学,学以致用”的校训一直牢记在我心中。每当提起大东软,我的脑海里总会想起校歌《梦想在路上》的旋律。距离大学入校已经近十年,对母校的热爱寥寥数笔无法言说,感恩在大东软收获的一切!

微信图片_20240829144434.jpg

朱芮锋

智能与电子工程学院2014级学生

研究生考入东北大学冶金学院(有限元分析方向)专业。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辽宁省优秀毕业生、辽宁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三等奖等荣誉

在大东软期间,最珍贵的就是我遇到了几位对我影响深远的老师,他们的教导和帮助对我的成长和职业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大一入学,我遇到了我的素质教师骆磊老师。他不仅在学业上给予我指导,还教会了我许多处世之道。在他的建议下,我在大一时加入了学生会,从最初的干事做起,逐步担任学习部长,最终成为学生会副主席。骆老师鼓励我从日常工作入手,学习办公技能、组织技能和演讲技能,让我在大学四年里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成长。

大四时,我有幸遇到了毕设指导教师李家琦老师,他带我深入了解机械臂的工作原理,并在实战中磨炼了我的单片机技术。李老师不仅教会了我技术知识,更激发了我对科研的热情。在他的指导下,我系统地学习了软硬件架构,发表了一篇东大核心期刊论文。这些成绩为我考研以及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工作期间,我获得了四项国家发明专利。目前,我在公司担任电控工程师,主要工作内容与单片机息息相关。

此外,韩媞老师在智能传感与检测技术方面也给予了我许多帮助。她的课程和指导为我在这个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韩老师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还分享了许多实践经验,这些都对我的工程师思维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学期间,我逐渐形成了工程师思维,培养了严谨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品质为我之后的职业发展铺平了道路。我学会了如何从系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何在面对复杂工程项目时保持冷静和高效。这些能力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些宝贵的经历和收获将伴随我一生,对我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微信图片_20240829144425.png

吕久扬

数字艺术与设计学院2016级学生

研究生考入大连理工大学设计学专业。在校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辽宁省优秀毕业生、大连市大学生标兵等荣誉

在大东软期间,我最大的成长变化就是懂得了既要在理论领域‘读万卷书’,又要在实践领域中‘行万里路’,以躬身实践的姿态将学习融入到为社会发展的服务中。在大东软,我认识到我们不能单纯做“知识容器”,而是要通过学习知识去思考问题,提升发现和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

大三时,我选择备考大连理工大学设计学专业研究生。在备考过程中跟很多同学一样,遇到过各种生活及工作中的难题。学院老师们一次次为我排忧解难并帮助我规划备考路径,在老师同学们的鼓励之下,我最终不负众望,如愿以偿。我觉得,大学期间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目标,在清晰调研、准确认知的前提下做出选择,然后坚定不移、全力以赴地去努力,才有可能收获满意的结果。在母校期间,各类素质教育活动与学生会工作帮助我提升了综合能力素质,也提升了后期在考研过程中的韧性。我还遇到了很多好老师,刘子锦老师、林嘉怡老师等在生活和学习方面为我提供了莫大帮助,他们常常结合自身经验为我解答困惑,帮助我选择了正确的人生方向。

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大学时光,在大学期间要找到兴趣所在并坚持,追求源于热爱,热爱成就追求;要学会思考并付诸实践,培养善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思维方式,有展示自我的勇气和过硬的实践能力;要不断注重知识面的拓宽,以所在领域为基点并不断外延,在涉猎宽广的基础上有所拔升,打造自身综合能力,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