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UI人物

Figure

郑纯军:用大爱与责任构筑学生梦想

2011-07-01 作者: [db:来源] 

“看到学生的成长就是我最大的满足和快乐,做再多的工作也不觉得辛苦,只想到要更加用心,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他们。”

20110909020834566

 

郑纯军:2007年加入太阳成集团tyc9728, 2007年度计算机系优秀新员工,2008年度计算机系优秀教师、学院优秀教师,2010年度计算机系优秀教师、学院金牌指导老师,学院SOVO优秀专业导师,计算机系创新实验班班主任。由他所带领的学院各级参赛队伍屡次在国际、国内的嵌入式设计大赛上披荆斩棘,载誉而归。郑老师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严谨的授课方式,精心设计的课程以及强烈的奉献精神令他得到了同学们的爱戴与尊敬,也让他收获了许多属于自己的精彩。

20110909020914992

 

教改的道路上永不停歇

“因为计算机行业发展的较快,所以作为一名计算机老师,我必须要跟上行业发展,在教学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2007年3月,郑老师来到学院工作,7月带学生参加第三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使用了Qt和嵌入式数据库(SQLite),获得全国二等奖。当时学院还没有将企业正在用的这些新技术引入到教学中。2007年开始,连续四年作为嵌入式实训的负责人,郑老师不断创新,与时俱进,2008年首次将嵌入式数据库(SQLite)引入到嵌入式实训项目中,2010年,又将Qt引入到嵌入式实训项目中。使学生接触到企业正广泛使用的技术,达到学生与企业保持“技术零距离”。

郑老师不仅在学生实践能力上创新,而且在TOPCARES-CDIO教学改革中发挥着自己的能量。

2009年11月份,郑老师在计算机系的第三届教学工作会议上,发表了《CDIO理论工程教育模式培养嵌入式人才的实施——初级导引项目的研究》,文章中提出了导引课的制定原则,以及导引项目的构建、实施和考核。之后,系里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软件开发方向的项目导引课交给郑老师来建设。当刚接到这个任务时,郑老师承受着不小的压力。然而,考虑到课程的改革在未来会带给学生们的帮助他毅然接受了这个挑战。期间,郑老师做足了功课,各方调查,搜集大量资料,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首次在计算机系09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软件开发方向)开设了《嵌入式系统开发项目导引》课程,此课程是我院开设的第一门项目导引课。此门课程的成功开课,为计算机系其他团队开设项目导引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门课程中通过介绍企业对嵌入式方向学生要求的专业能力、工程能力和素质能力三方面,使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快速地了解其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嵌入式发展趋势。同时,郑老师还将其他实际项目结合到导引课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2010年,学院掀起了TOPCARES-CDIO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每个专业都需要有一个具有工程背景的压顶石项目贯穿于人才培养计划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方向压顶石项目建设的重担又落在了郑老师的肩上。郑老师在参加2008年第三届“博创杯”比赛、2010年第六届“博创杯”比赛以及2010年辽宁省“挑战怀”创业计划大赛的基础上,并结合企业调研,将《智能家居系统》作为压顶石项目。目前,这个项目在郑老师的带领下已经提前完成了,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的实训教学中就会盛装上线。

郑老师说,“我会一直关注行业的发展,并对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做到常改常新”。

“特种兵司令”的梦想

还记得年初时曾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我是特种兵》吗?剧中描述了一群年轻的士兵从新兵们历经磨难,通过层层考验成长为国家捍卫者的艰辛历程。战士们个个身手矫健,英气逼人,保卫着国家的安全。但你是否也听说计算机系正在培养一批“校园特种兵”?没错,那就是计算机系在今年三月份刚刚组建起的创新实验班,而郑老师就是首批“特种兵”部队的“总司令”。

在“创新教育模式,培育拔尖人才”的创设宗旨下,为了打造优秀的IT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系在2010级经过各专业的层层选拔,挑选出32名大一学生进入创新实验班。自此,首批“校园特种兵”各就其位,蓄势待发。32张新面孔,32种不同的性格,32个优秀的个体将在计算机系金牌导师郑纯军的带领下创造出属于他们的成绩。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固然是优秀的,但现在的企业在招聘时,非常注重学生的软能力,比如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抗压能力等。这些是他们所不具备的。郑老师说在企业里只有团队才能完成一项又一项任务。为此,郑老师苦下功夫,寻找自己的办法。

如果把每一名学生比作待放的花朵,郑老师就是培育这些花儿的辛勤园丁。他用创造力将这些花儿灌溉得更加娇艳。结合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郑老师设计出一整套强化训练课程项目,他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是一个小团队,所有考核都以团队形式进行,并实行“荣辱与共”的考核方式,即只要有一人不合格,全组就不合格,全组受罚。比如有这样一个训练项目,在学生没有学过Linux课程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在三天内以团队的形式自行安装Linux操作系统,并熟练掌握一些命令,三天后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考核。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是无法按时完成的,所以他们必须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每个人分一部分任务自学,然后汇总,达到整体掌握。每个团队考核前,郑老师要求他们围成一圈,一齐喊胜利的口号,互相鼓励、加油。每个项目考核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学生看到时间一秒一秒过去会非常紧张的,组内完成任务快的同学会主动帮助本组内的其他同学。在创新班里没有嫉妒,只有相互鼓励,大家共同成长。在创新班里你会觉得很累,项目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但你每天都会过得很充实。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们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和抗压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令人惊喜的是,每一次项目考核中,同学们都会带给他不一样的精彩。

据了解,创新实验班实行优胜劣汰、动态管理,被选入的同学只要有成绩不合格或者是在大学一年内没有过英语四级,就会被淘汰。这样不仅增加了大家的忧患意识,更提高了大家对专业学习的渴望。

在我院刚刚举行的编程大赛中,由创新实验班的三名同学组成的“路灯队”荣获了全院第一名。然而,对于创新实验班而言,这仅仅是锋芒初露,他们希望在更大的舞台上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这个团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代表学院与更多的国内外的高校学生交流,参加更多的大赛去开拓视野,到SOVO公司做实体项目。但更重要的,我需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与执行力。如今的中国学生,学到的知识很多,懂得的也很多,但是,属于它们创造的东西很少。更多的企业,尤其是巨头企业,看重的就是一个人的创造力跟执行力,在每一次项目中,我都会以企业要求员工那样来约束他们。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让他们脚踏实地,步步为营。”郑老师希望这些学生毕业后能够成为太阳成集团tyc9728的骄傲,或者成为企业一线的骨干,或者继续深造,或者创办自己的公司,学生价值的实现就是郑老师的梦想。

激情和奉献 源于大爱与责任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光荣记号的背后往往是由一段又一段汗和泪的故事刻画的。

作为计算机系的骨干教师,郑老师的技术与能力十分出色,这也让他承担起了计算机系很多项目产品的组织与研发。每当投入工作时,郑老师常常忙碌得忘记时间,中午还未来得及吃饭便要匆匆地赶往会议室。有时走在路上也总是不由自主地思考:要怎样更好地引进项目?怎样的选题最适合学生?怎样才能顺利地把这些生涩难懂的代码更好地讲给学生听……结束了一天的课程,认真负责的郑老师时常将许多工作带回家里继续做,直到把工作做到自己满意才肯安心休息。郑老师告诉记者,即使第二天还要连上6节课,即使是再困、再乏,只要看到学生他便又充满了力量与激情。他告诉记者,课堂上同学们会意的点头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看到学生的成长就是他最大的满足和快乐,做再多的工作也不觉得辛苦,只想到要更加用心地准备,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他们。

2010年10月,带领学生远赴日本参加国际PG比赛的重担落在了郑老师的肩上,而此时郑老师的爱人已经怀孕两个多月,正是需要家人悉心照顾的时候。面对着两难的选择,为了那些满心期待的学生们,郑老师毅然决定带队比赛。因为郑老师的妻子也是一名教师,她能够理解郑老师所做的一切,毅然支持郑老师的工作。在日本的日子里,有对家人的牵挂,有对爱人的愧疚,有比赛的紧张和压力,这一切的艰难,郑老师都一个人默默地扛下来,他带给学生的依然是最积极的鼓励、最认真的指导,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化作郑老师全心投入的动力,他用真挚的关爱、细心的指导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将学生的心凝聚在一起。郑老师所带领的团队不负众望,最终用精彩的展示征服了评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郑老师说:“教师最重要的便是责任感,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只要是交给我的工作,我都会尽力去做到最好。”

转眼间到了三月末,郑老师又接到了一个特别的任务——担任学院首个创新实验班的班主任。创新班对学生要求严格,同学们在激烈的竞争中感受到无形的压力,郑老师每天都会观察同学们的状态,主动找同学谈心,帮助他们舒缓心理压力,指导他们更快地融入集体。

刚成立的前两周是学生适应创新实验班学习生活的关键时期,也是问题暴露最多的时段,必须要跟紧指导。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郑老师深知重任在身,连续两周每天晚上加班,去创新班讲课,指导学生的自习。在当时,郑老师的妻子都已经怀孕七个多月了。计算机系孙斌老师告诉记者:“那段时间,每天晚上八点左右,我们总能看到一位挺着大肚子的孕妇在那陪着丈夫一同工作。甚至工作到很晚,正是因为有郑老师的认真尽责有他妻子的理解支持,我们才得以看到这样感人的一幕。”回到家中已经很晚了,郑老师总是细心地照料好爱人,等到她熟睡,再悄悄地爬起床,回到书桌旁在静夜里继续专注地伏案工作。郑老师用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呵护回报着妻子的理解与支持,用更加勤恳的工作感恩着家人的宽容与鼓励。也许只有同为教师的妻子才更能更深切地理解郑老师对教育事业的这份热爱,更能够体谅郑老师尽职尽责的付出,更能够懂得郑老师对工作的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因为他们都已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把学校当成自己另一个家,只要学生们能够快乐地成长,为这个家付出再多也不会觉得辛苦。这,就是他的荣光。

后记

2011年5月24日,一位可爱小公主降生到了这个幸福的家庭中,她叫郑舒艺。如今初为人父的郑老师,下班后最期待的便是回家和女儿团聚,郑老师说,工作再忙也要抽一些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因为他们是自己快乐的源泉,是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才能有今天的成绩。衷心的希望小舒艺健康快乐地成长,给这个温暖的家增添更多绚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