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

Adademics

1.明晰人才培养思路,实施T-C培养模式

(1)注重人格品德教育,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了特色的TOPCARES-CDIO能力指标体系,包含8个一级指标、34个二级指标和126个三级指标。除了专业能力培养外,还特别强调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个人职业能力、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能力等的培养,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发展的最大关爱。结合各专业对应的产业和社会需求,将TOPCARES-CDIO能力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乃至具体的课程、项目、专题、活动中,保证每一项教育活动、教学环节都能够支撑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同步提升。学校实施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相融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对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和次序进行重新设计,构建了能力导向、五级项目牵引、内容动态更新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一体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一体化,校企合作与职业能力培养一体化。

(3)强化创新实践能力,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实施“1321”学期设置(1个学年分为3个学期,2个基于案例和项目的理论学期、1个集中能力训练的实践学期)和“3+1”教学模式,理论教学“精讲多练”,实践教学侧重面向行业应用的进阶式实践并贯穿大学四年。为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通过“引聘训评”机制,建设了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集中实践等环节配备校企双导师;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构建了基于行业背景的实践环境、立体化教育教学资源和“四实”(实验、实践、实训、实习)实践教学体系。

(4)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实施柔性化教学。学校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实施了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以及英语分级、数学分类等分层次教学方式;通过建设“4A”(Anytime、Anywhere、Anyway、Anycontent)柔性教学体系,探索教学地点多样化、师资安排组合化、项目实施常态化、学习方式混合化、考核评价多元化,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2.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多方协同共育人才

(1)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聚焦IT产业,面向相关行业,优化调整专业设置,构建学科专业群;与学校举办者等企业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人才培养。获得教育部组织开展的有关企业支持的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项。

(2)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育资源。与东软、Intel、HP、SAP、腾讯、文思海辉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实践教育基地121个,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校企共建实验室9个,获批省级大学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成为SAP全球高校“种子计划”中国第9所院校。

(3)校企合作,搭建就业创业桥梁。与Intel、埃森哲、东软等建立CO-OP合作计划、定制培养计划,联合培养人才,遴选学生参加企业实习和就业。2016年,有141家企业录用太阳成集团毕业生3人以上,其中埃森哲录用75人,东软集团录用56人。与东软控股等合作,建设大学生共创平台;与大连创业工坊等机构合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投融资等服务。学校成为大连市创业联合会理事单位、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基地协作体理事长单位,积极探索校企协同创新产业联盟的建设。

(4)政企校合作,协同创新与发展。与政府、企业在人才培养、双师双能师资建设、应用研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共建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3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创新团队1个、大连市工程中心2个;与大连高新区开展了“区校一体化”建设;被大连市政府授予“大连市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突出贡献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