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

Adademics

学校以产学研融合为途径,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系统设计“实验、实践、实训、实习”环节,通过实施“1321”学期设置、“3+1”教学模式、“五级”项目体系等,强化实验实践、项目实训、社会实践、企业实习、毕业设计等集中实践环节,将实践育人贯穿大学四年不断线,逐步提升学生基本能力、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1.线上线下教学结合,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依托校企合作优势,跟踪行业技术前沿,建设了移动应用开发、云计算、3D打印、虚拟现实、智能硬件、工业机器人、物流仓储与配送等实验室92个。所有实验室面向师生开放,每周开放7天每天14个小时。购置了26套实验教学软件,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和人手一台笔记本学习条件,建立了硬件+软件,线下+线上的实验教学条件。制定了《实验教学管理办法》等制度,实验指导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占68%,中高级职称占79%,专业教师占88%,实验课均以最少人数进行分组(除了网络实验、半导体工艺实验、企业运营沙盘实验、手工艺术实验为4-5人一组,其他实验室实验均为1-2人一组)。近三学年,实验开出率分别为98.8%、98.8%、99.5%。2015-2016学年,实验室实验课共计开设365个实验项目,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165项。


2.加强实习实训管理,保障实践育人质量

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教学管理工作委员会,与121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制定了《关于加强校企合作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等制度文件,实施双导师指导与考核,做到了专项经费有保证、教学实施有方案、考核有标准、学生有周报、教师有跟踪指导、学校有检查、资料有存档、年度有总结,学生在实践基地开展了顶岗实习、项目实践等多种方式的实习实训,促进了实践能力提升。2015-2016学年在企业实习实训学生4412人次。所有集中实践环节考核均以成果物评价学习效果,部分优秀学生成果已转化为教学项目、学科竞赛成果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2013年以来,共有2179人次学生参与校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其中国家级92项,省级180项;有2113人次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比如,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广泛参与的“2013年第三十八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赛”获铜奖,“2014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获两项全国特等奖,“2015年第六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2016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总决赛”获国家级二等奖。


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学校将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素质教育学分体系,教师参加和指导学生社会实践计入工作量。按寒暑假和日常时间段,采取团队和个人实践方式,安排和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建立了项目考核机制,组织了实践成果验收和表彰,积极拓宽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覆盖面,开展支教工作、红色之旅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业形势分析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近三年,参加社会实践指导的教师320人次;参加社会实践学生12000余人次;获得省级社会实践先进集体3项、先进个人1项,市级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9项、优秀团队9项、先进个人16项。


4.加强专业综合训练,提高毕设论文质量

学校制定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和质量检查标准,研发了毕业设计管理平台,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校、系、专业三级管理。

(1)严把选题关,注重选题结合实践。确保一人一题、题目难度适中、教师指导工作量适当。指导学生结合企业实习实践、教师横纵向项目、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等进行选题,强化毕业论文(设计)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真实问题为导向,加强专业综合训练。2016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结合企业实习实践及教师横纵向项目的占25%,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等社会实践中完成题目数达64%。

(2)加强过程管理,试行校企双导师制。按照规范和标准,对下达任务书、选题、中期检查、成果物提交等环节进行严格监控;试行校企双导师制,企业人员参与选题、指导、评阅、答辩等环节,加强毕业设计指导;严格答辩与成绩评定,注重学术诚信教育与监控,实行论文抄袭检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三级检查等,努力保障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3)毕设“真做”“做成”,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在毕业设计答辩时,工学专业的学生须现场运行调试软件系统或演示操作硬件作品,艺术学专业的学生须展示艺术设计作品。对于管理学、文学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注重通过问卷调查、企业调研、实际访谈等形式获取真实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并形成具体解决方案。